印象中的──印象派先驅──莫奈作品展

DSC_0746

星期六,滂沱大雨,經過13個車站來到沙田,穿過數個商場,繞過天橋,終於來到香港文化博物館。

慕莫奈之名,我來參觀「他鄉情韻──克勞德.莫奈作品展」(Claude Monet: The Spirit of Place)。

可能是假日的關係,儘管下著大雨,參觀博物館的人比我想像中多,聯群結隊的,一家三四口的,兩口子的,當然也不乏單人匹馬的,廣東話、英文、普通話的聲音此起彼落。除了人潮,還有「傘海」,過百把傘子聚集在大膠筒內,原因是展覽規定不得攜帶長傘進場。

ticket

入場門票

brochure

展覽場刊

展館外……

還沒有進場,大堂那個會變色的CLAUDE MONET佈景版就成了大夥兒的第一個景點,想必你一定在面書看過朋友用這照片打卡附帶一句:「潮聖~」、「我來了!」、「感受藝術氣息」等等。

而我,當然也是其中之一。

PhotoGrid_1466061409128

DSC_0543

展館內……

「他鄉情韻」的展廳雖未至於漆黑一片,但都帶點浪漫情調,只開了射燈,昏昏黃黃的,全因要顧及場內多媒體及影片播放的需要。

展覽採用「單線行人」措施,設指定入口和出口,觀眾只要沿著前方走,就可以走完整個展覽,不怕迷路,也不怕錯過任何一幅作品。

有別於一般展覽,「他鄉情韻」並非嚴禁拍照,只是限制觀眾使用閃光燈。不少人都把握機會高舉拍攝器材,有些人更嚴謹得只要作品,不容畫框,希望拍得如真跡一樣的照片。

DSC_0523作品前真的人頭湧湧

 

儘管展覽歡迎拍照,但場內有一幅畫非常特別,不准拍照的,是哪幅畫?原因是甚麼?那就要你自己親自去看看了!

展覽常常臥虎藏龍。欣賞畫作時和一位警衛閒聊,他跟我們說:「這幅畫,從左看、從右看、從正面看都不一樣!因為光線的影響啊!」

DSC_0696倫敦議會大樓1904

四大區域

展覽以四個區域:「諾曼底及布列搭尼」、「法蘭西島:巴黎的鄉郊」、「歐洲名都:倫敦和威尼斯」及「吉維尼:睡蓮」,展示十多幅莫奈不同時期的畫作。

DSC_0514春天的吉維尼1890

DSC_0667埃特勒塔海灘上的魚船 1883

DSC_0672開滿罌粟的燕麥田 1890

DSC_0675吉維尼冬天的小徑 1885

DSC_0684維特尼的塞納河 1879-1880

DSC_0685維特尼流域塞納河解凍,面向拉瓦古 1880

DSC_0687阿爾崗特伊火車站 1872

DSC_0702威尼斯的貢多拉船 1908

DSC_0708紫藤習作 1919-1920

DSC_0712此為戈布蘭、博韋及薩伏納里國家家具及織毯工坊根據《睡蓮》(1913年)製作的毛毯

DSC_0716吉維尼池塘一隅 1917

DSC_0721睡蓮 1907

DSC_0722睡蓮 1907

日式「水園」

展覽特別設有「日式『水園』」專區,佈置成莫奈上世紀於吉維尼水園的模樣,有池塘有橋也有花,觀眾可以透過平板電腦,建設屬於自己的睡蓮。小孩們都玩得樂不可支。

DSC_0731

DSC_0734

DSC_0737iiii

莫奈?

克勞德.莫奈(Claude Monet)1840年在巴黎出生,是法國著名風景畫家,喜歡戶外創作,少打草稿,用色鮮明、筆觸短促,畫作多以風景為題,他筆下的天、地、水,都在光的襯托下呈現。「成名作」《印象.日出》,曾被批評為「粗糙」、「像半成品」,「印象派」一詞亦因此而來。

Claude_Monet_1899_Nadar_crop克勞德.莫奈 Claude Monet(1840-1926)
圖片來源:維基百科

Claude_Monet,_Impression,_soleil_levant,_1872印象.日出 1872
圖片來源:維基百科

莫奈一生結過2次婚。他與第一任妻子卡米爾誕下兩個兒子──讓和米歇爾。小兒子一歲時,卡米爾不幸因病過世;13年後,莫奈與愛麗絲結婚。1911 年,愛麗絲離世;1914年,大兒子讓亦去世。不久,莫奈患上白內障,1923年動了去除手術。1926年,莫奈於吉維尼去世。

DSC_0743_A如果普羅大眾沒有機會看到我們的畫,這些畫又有何意義?

使用iOS及Android智能電話的朋友,可以先下載MONET IN HK應用程式,讓你率先找到展覽中的所有展品設施與信息:視頻、畫作、信息牌等。

APP

 

他鄉情韻──克勞德莫奈作品展

香港文化博物館(香港新界沙田文林路一號)
一樓專題展覽館三、四及五
2016年5月4日至7月11日
星期一、星期四至五:早上10:00至晚上6:00
星期三、六、日及公眾假期:早上10:00至晚上8:00
星期二:休館

 

 

Post author